人间秋色美如画,满木落叶胜春花。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泾川县小学学段第三教育集团2024年联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上午聆听了杨银慧老师的晨诵课,杜会平老师的群文阅读课,以及袁会云老师的整本书导读课,随后进行了评课议课;下午观摩了第三小学大思政课建设主题队会活动,参观了三小的读书作品展,听取了尚校长关于大思政课建设专题讲座。研训活动务实高效,为老师们有效落实阅读课教学打开了思路,为思政课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然而,作为一名执着于阅读工作的老师,我关注的焦点是阅读课教学。
一,晨诵课——开启美好的一天
朗朗书声里,黎明共舞时。上课伊始,杨银慧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拍手唱《四季童谣》,悦耳动听的歌声唤醒了清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走进课堂。接着,师生边做动作,边诵读《春雨》《蝉》《秋》等三首童诗作为新课的导引。不过,这个环节在我看来意义远不止此——它让我感到美好,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被唤醒了,整个教室顿时生机勃勃。新课学习的是《被窝里的童诗》。起先,老师变着花样带孩子们读诗,通过变换人称,让孩子代入角色,而后进入创编环节,孩子们在老师提供的框架下思考着,想象着,把自己的生命与文本进行编织……很快,创编已经完成,老师把孩子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请作者上台朗读。伴随着奇特的想象和一次次惊喜,下课铃声响起。
这节晨诵课看似简约,实则一点儿也不简单。整堂课虽不像寻常语文课那样有明确的训练要素,却比语文课更“眼里有人”,它的指向不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是对生命的影响,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正如晨诵课的创始人陈美丽老师所说:“晨诵是声音的舞蹈,是诗歌的舞蹈,也是生命的舞蹈。”
二,群文阅读——向阅读更深处漫塑
杜会平老师执教的“读诗赏月”群文阅读课,以“明月寄情”为议题,从课内选取王昌龄的《出塞》,白居易的《暮江吟》,王维的《山居秋暝》,从课外选取《汴京元夕》《阳光曲.中秋月》,五首诗共同组成本节课的学习文本,指导学生通过月亮这个意向体会诗人的不同情感。通常学习古诗都是一首一首学,这节课上,杜老师将课内的三首古诗同时呈现,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发现其共同之处,顺势引出“明月寄情”的主题,紧接着通过寻找和品读文本中描写月亮的诗句,体会不同的月亮所寄托的诗人的不同情感,然后迁移学法,自学课外文本。一节课在琅琅书声中,在深度的思索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落下了帷幕。
整节课容量如此之大,却做到了深思,深悟,而非泛泛了事。是如何做到的呢?细思之,应该是杜老师熟谙群文阅读的真谛。我一边听课,一边思索,同时上网查了关于群文阅读的种种,方知道群文阅读有四个主要策略,即:比,对,读,议。回想杜老师的课堂,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比对文本的异同,反复朗读感悟,对议题所涉及的物,理,情进行反思,从而让学生高效获取了阅读感悟,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整本书共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袁会云老师的整本书导读课,选取的是埃特.施莱伯尔-维克的儿童文学作品《人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瑞夏德的小男孩由人变鸦,又变回人的经历,是一本关于责任和担当的经典,深入读之,对孩子的道德人格影响深远。课堂紧紧围绕激发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两个目标展开。一开始,老师娓娓讲述“彩乌鸦”的故事(书中片段),引发了学生对“人鸦”这本书的好奇;接着,分享同龄人阅读该书的图片及一句话感悟——拿到这本书,我一口气就读完了。什么样的书会让你一口气读完呢?在对这个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了出来。“精彩片段”赏读环节,一个向往自由,变成人鸦后依然要受约束,要承担责任的瑞夏德形象更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孩子的高度自居心理。最后的“看目录,猜故事”环节,学生早就激动不已,强烈的阅读愿望完全被唤醒。关于阅读方法的渗透,时而穿插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时而集中体悟(如,抓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阅读力,既是学习力,更是成长力 综观本节导读课,之于老师,是促进学生真阅读的发生;之于学生,就是真知识、真能力、真思维。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整本书阅读推广工作做出应尽的努力,让阅读真实发生,让经典浸润人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持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以语文为篙,向阅读更深处漫溯,引领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