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每年都会被人吐槽,但真的一眼没看春晚的中国人几乎不存在吧,就算真的一眼没看,上网刷视频肯定能刷到关于春晚的讨论,不点进去看一看就显得太刻意了。
春晚因为是准备给全国人民的视觉年夜饭,中国地大物博,多民族大融合,南北风俗习惯迥异,众口难调之下,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这是很能理解的一件事,挑自己喜欢的看,剩下的让别人去喜欢就行了,不用求全责备。春晚也贴心地放出了节目表,可以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观看。央视春晚的不合口味,地方不还有春晚吗,再不济还有网络春晚呢,春节里晚会接着晚会,有戏曲的,相声的,歌舞的,二次元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是吧,看完几台春晚,不管哪家的,怎么都有种直播带货现场的感觉呢?央视的春晚在节目之间会专门安排三个主持人排排站着念好几轮赞助商的串词,是不能进广告也要口播广告的意思吗?这……想来没有真正的观众爱看,除了那些品牌赞助商的员工哈。
要说赞助商是衣食父母当然也没错,但这样的强行加塞有时就有点让人出戏了。记得以前的春晚,第一次植入广告的时候,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摆在桌子上的一瓶酒,贴在布景上的一个广告,都不动声色地刷了存在感。而现在这样不动声色的存在感已经无法满足赞助商们想要的存在感了,小品里出现的啤酒,上面没有任何任何品牌名称,居然让人感到了诧异。今年赞助商爸爸说,既然砸了钱,名号就要响亮地说出来,不能再默默无闻了,钱就算砸在水里也能听个响不是?
如果说央视春晚老老实实的在专门的时间设置了广告播报环节,那地方台的春晚就有点狂轰滥炸的意味了。
因为两块相同的生日巧克力被拿错而引发误会的小品故事,故事结局是误会澄清了,所有人冰释前嫌,大家决定庆祝一下,于是演员拿出了一瓶酒,开始说台词,这酒口感醇厚绵长,在喜庆的日子里增添欢乐的气氛,巴拉巴拉巴拉……
在短剧《白蛇新传》的拍摄现场,许仙在西湖边借白素贞和小青的伞不成,反被白素贞打了一巴掌,后被小青刺刀身亡,然后他重生了,决定报复。在导演的安排下,他们决战光明顶。嗯?好像白蛇传和倚天屠龙记串片了?不,此光明顶非彼光明顶,只要顶着光明牛奶的广告牌入场行,原来如此啊……
这样强行加戏的桥段充斥在晚会的每个环节,在观众的手里,在主持人和演员的嘴巴里,还有晚会各处的布景里,差不多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演什么说什么不重要,赞助商爸爸想要的台词安排好最重要。
看完晚会的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就看到网上有人提问:有没有上海人告诉我牛奶泡饭好吃吗?
上海人一脸懵逼,赞助商邪恶的目的达到了,就为了给自己的品牌打广告,在晚会上安排明星说自己从小就吃牛奶泡饭。这是什么魔鬼吃法?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人从来没听说过,泡饭配榨菜有,泡饭泡牛奶绝对没有。这是假上海人吧,还是有钱能使鬼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