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圆明园文源阁遗址有望对外开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8 12:28:52   浏览次数:17  发布人:d7c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圆明园深处,有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文源阁,《四库全书》就收藏在这里。近日,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该遗址按程序完成进一步整治后,将对游客开放。历史遗迹重见天日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东北部,雍正时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成文源阁。“文源”意为礼乐文明之源。今年8月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对圆明园文源阁遗址开展了考


    在圆明园深处,有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文源阁,《四库全书》就收藏在这里。近日,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该遗址按程序完成进一步整治后,将对游客开放。

    历史遗迹重见天日

    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东北部,雍正时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成文源阁。“文源”意为礼乐文明之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今年8月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对圆明园文源阁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宫门、碑亭、月台、趣亭、北院门等建筑基址以及四周围墙、石板道路、蹬道、供排水涵洞、“玲峰”基础等附属遗存。同时,还出土了铜、铁、瓷、陶、琉璃等质地文物,包括瓷器、陶器、陶质建筑构件、琉璃质建筑构件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土了大量黑釉琉璃瓦,以及一些绿色琉璃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文源阁藏书楼是黑色琉璃瓦覆顶、绿色剪边。这些琉璃瓦的出土,印证了这一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文源阁遗址布局清晰呈现

    “本次考古发掘,明确了文源阁宫门、藏书阁、碑亭、月台、趣亭、围墙等建筑的具体位置,整个院落构造清晰呈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表示,文源阁遗址保存相对较好,整体布局与乾隆四十四年、光绪二十四年样式雷图基本相符,说明其自建成后,格局未经改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发掘结果显示,文源阁遗址是一处独立院落,四周虎皮石砌筑的围墙,把它与外围环境隔开,使其自成一体。院外河道环绕,一派江南水乡景象。院内规划井然,景观错落有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源阁坐北朝南,南墙正中有一个宫门,也是整个院落的大门。进入大门后,迎面是一座假山。山顶处东为月台,西为趣亭,东西相望。假山后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后面就是文源阁大殿。大殿是一座两层建筑,面阔六间,气势恢宏。”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利芳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院内原始地面上的道路,通过考古发掘也全部重现。石板路、上下山蹬道、御路、踏跺(台阶)组成完备的道路系统,既有机串联起院内各处点位,又将整个文源阁环绕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里曾设置了多处“人”字形岔路,方便不同方向通行,这样的结构在以往的图示材料中未曾出现。

    首次发现完备的防水防火系统

    “文源阁作为当时重要的藏书楼,防火、灭火的设施也十分重要。我们在院内挖出一大一小两处水池,一方面可供观赏,另一方面便于取水。”张中华介绍道,“以往,研究人员虽然初步判断这里的水是活水,但并未发现明确佐证。本次发掘,首次发现了完备的供排水设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源阁是木建筑

    大量书籍的堆放容易产生火情

    因此设计和建造了

    完备的防火防洪设施

    但如何确保水池中的水始终是活水呢?

    对此,考古人员给出答案:“除供水系统外,在东墙和南墙内外,我们各发现了一条和三条排水涵洞。同时通过发掘发现,整个遗址地势院内高、院外低,南墙下设置有沟门,院内地表水可顺势排入宫门前河道。这些设施既能储水用于灭火,又能在水量大的时候顺利排水。”

    初步解开地基谜题

    在文源阁藏书楼东侧

    “文源阁记”碑亭基址处

    考古人员打开了一处剖面

    解开了这些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谜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首先要挖一个大的基槽,在基槽底部打上地钉(柏木桩子),防止建筑下沉和移位。然后在地钉上平砌石板,石板上再垒砌台基,台基内全部夯打灰土。这是目前圆明园考古所见对建筑基础处理最严格的一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表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宫门、趣亭和碑亭等地上建筑已不复存在,牢固的地基静默无言,却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站在这令人震撼的历史遗迹前,一位位精益求精的建筑工匠劳作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源阁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彰显了古代人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最高水平,还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对文教传承的重视。”张中华表示。

    记者:李平

    摄影:修雨辰

    编辑:关镓萍

    推荐 · 阅读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7c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