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说过“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深以为然,所以在这里我只想说说电影本身。
尽管导演拉索罗夫为本片/前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经历了牢狱之灾、偷渡之难,尽管本片贵为77届戛纳评审团特别奖(特别金棕榈奖、费比西奖、评委会特别奖 ) ,但我依旧并不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我自始至终固执坚持的观点(或者说个人不喜欢的)就是:当隐喻变成明喻的时候,电影就会流于平庸。
无花果是一种生命周期不同寻常的树/它的种子随着鸟粪落在其他树上/跟在空中生长并扎根地面/随后它的枝条会缠绕在宿主树上/直到把它勒死/最终这颗神圣的无花果树便自立于大地上
影片的开篇,用这一段无声的黑白字幕,直白地诠释了片名 《神圣无花果之种》 ,也将这部影片的所有都表露无疑,从这一刻开始,电影的解读变变得索然无味,因为一切的一切,都从这段话之中得到了解释。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手枪之于权力、父亲之于当权者、母亲之于守旧派、家庭之于社会、姐姐同学之于新思维导火索、妹妹弑父之于对权威反抗,当然,还有乡村清真寺之于守旧的起点、4000年古城之于伊朗国家的历史,这些原本应该颇有意思的隐喻,变得那么直白甚至是苍白,无需解读,导演近乎将一切元素堆砌在(他国)观众面前,仿佛在说:我知道你们想看这些!关键在于,当这些元素充分堆砌在一起的时候,影片的撕裂感油然而来,正如某位豆瓣网友所说:其实影片的后1/3丢枪寻枪的部分反而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以至于几乎可以独立成章。
影片之中选用了很多真实的街头暴动的画面,导演说他首先无法封路再现这种场面、也觉得任何的还原都不及新闻素材来得真实有力,这是实话,也是问题所在,如果依托新闻素材的真实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看这部长达168分钟的电影?去网络上看看那些触目惊心的真实画面,岂不是更具备批判力量和讽刺力量?
再者就是影片之中,最终将小女儿偷枪弑父作为人民对于公权力抗争的具体形象化,然而这个小女儿的行为动机却毫无铺垫和逻辑可言,这也就让我如鲠在喉:导演到底在批判什么?是公权力?还是毫无价值的反抗?恰如片头那段话所说,无花果树将宿主勒死之后自立于大地之上,可为什么勒死宿主的无花果树就是神圣的?
或许,我们应该考虑引进一下这样的片子,才能看到世界电影的真实水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