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老人与海》的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写老人在连续八十多天没钓到鱼的情况下,决意再次独自去远海尝试,终于钓上一条大鱼,但这大鱼实在太大(足足有十八英尺长,比他的帆船还长)。在被降伏前,这条鱼把他连通小船一起在海上疯狂的拖了三天力竭,终于被他杀死并绑在一边船舷外。但在回归途中遭到鲨鱼的袭击,一次又一次,最后返回时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据说:与大鱼的死磕,与鲨鱼的殊死搏斗、小男孩、棒球队、掰手腕、狮子等等都是海明威对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后的内容。)
说下感想。老人(其实是所有人,只不过老人更接近)是时间之下所有终将被毁灭的一员。然而,老人的精神意志将在他热爱的大海里以及捕鱼人的口口相传中永生。
在我看来,老人钓鱼仅仅是生活,而钓“真正的大鱼”是信念、理想,甚至可以说是老人的信仰。人可以运气不好到八十多天钓不到鱼,甚至连生活都捉襟见肘(物质基础严重匮乏),然而他还是要钓大鱼(精神理想永存)。
为了理想,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他也深知自己“我出海太远了”。因为出海远,才能钓上大鱼,因为鱼太大太大,才会被它拖上三天,为了心中的执着,他压制了自己的理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要和你奉陪到死。”另外,老人在海上九次发出强烈的呼唤:“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他是在呼唤孩子还是呼唤不再的青春,还是呼唤一个精神的传承?
可以说老人运气,实力,韧性,勇气都达到了巅峰才得以钓上这条18英尺的大鱼,才得以冲破鲨鱼的重重追杀返回。
如果不是运气,他甚至不会钓到比船都大的鱼(太大的理想,犹如蛇吞象),如果不是实力,在准备不是那么充足的前提下,钓到如此大的鱼(犹如匹夫怀璧),鸡飞蛋打都是轻,甚至可能丧命。如果不是有赴死的韧性与勇气,可能一天(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放弃了,可能碰见鲨鱼(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也就怂了。
老人既是成功的同时也是失败的,成功在于带回了骨架,失败在于只带回了骨架,仿佛是在隐喻,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而老人不止一次梦见狮子,强壮、有力。让我不禁想到那句“我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
“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