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诗中的经典之作,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社会依旧动荡不安,北方边境战事不断。杜甫已经五十七岁,他在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后,疾病缠身,穷愁潦倒。他从夔州出三峡,顺着长江漂泊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看到浩渺的洞庭湖,壮丽的自然风光让他感慨万千。但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以及国家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现状,诗人怀着深沉的情感写下此诗,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国家的动荡不安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表明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今上”则有一种愿望终于实现的感慨。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壮的基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吴楚两地好像被洞庭湖分割成东南两块,天地日月都像是在湖水中漂浮。“坼”字凸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把广袤的东南大地分裂开来;“浮”字把乾坤日月和湖水融合,描绘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展现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壮观景象。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情绪急转直下,由壮阔的自然景象转入个人身世的悲戚。诗人远离亲友,没有书信往来,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只能在孤舟中飘零,体现出其孤独、凄凉的境况。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由个人的悲苦联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安。“戎马关山北”描绘出北方边关战事频繁,百姓处于战乱之中。诗人凭栏远望,不禁涕泪横流,这眼泪既有个人身世的哀伤,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全诗意境开阔宏大与沉郁悲壮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