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知道叶先生的大名,是在三十三年前。那时初读《唐诗鉴赏辞典》,里面有叶先生为杜少陵“秋兴八首”写的鉴赏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让我对少陵的诗作有了新的认识,以至于对杜诗钟爱至今。
杜少陵罹兵火之难,跋涉川蜀僻壤,曳尾泥涂,却一心忠于国事,矢志不渝。叶先生因世事多变,远居岛内海外,跋涉万里,一生致力于文化赓续。两人虽然相隔千年,却若知音一般。
因此,我忽然进入叶先生讲“秋兴八首”时的内心。那种深入血脉的文人的自信与顽强,对于汉文化、对于诗词格律、对于家国情怀,对于豪放沉郁,对于美学意境......
因此,我将“秋兴八首”背诵烂熟,时时吟诵,从中体味那种延绵千古的情怀,那种难以言表的音乐节奏。
三十三年前,我在川大读书时,就知道了学校中文系的泰斗--缪钺先生。叶先生当年多次来成都与缪先生交流,两人共同撰写的《灵谿词说》堪称词学杰作。
缪先生当年已九十高龄,颇有古人醇厚之风。他经常唱和诗词小白的稚嫩作品,唱和之作常以毛笔写在五色薛涛笺上,得信者以为珍宝。我当时颇想得到这样的回信,奈何诗词不入门,怕拿出来献丑,因此便错失了这么宝贵的四年,终成憾事。
大学毕业那年,缪先生驾鹤仙去。清晰地记得,那是个元旦后的寒冷日子,我去文化路街上闲走,随手拿起校报,校报头条就是先生去世的布告,心里突然一紧,感觉冷了许多。
好在还有叶先生这样的大家,依靠自己的名望,在这个欲望横流、躁动不安的世界上,宣讲着文化,吟诵着诗词,守护和赓续着民族之根。
唐诗宋词,于身边的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是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大多数人于唐诗宋词的印象,永远停留在读书时期。那些优美的文字,再也没有跨越中学、大学的边界。虽然现在是知识爆炸的世界,大量的古诗文已经数字化了,但是古诗文毕竟与现代人相距过于遥远,又不干系经济技术,饮食男女,因此他们与诗词歌赋永远淡淡地隔离着,这也很自然。
就如那蓝天白云,清风明月的美景,虽然每日里习以为常,但是忙忙碌碌的众生有几人会驻足欣赏,以至于写诗词吟诵的?
唐诗宋词、和其前的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六朝文赋,其后的宋元杂剧、明清传奇,再广之,书法、国画、音乐、古建,这些锚着文化的各样元素,因为文化习俗的断代,现在都是小众的存在,许多已经式微成为待保护的遗产。
感谢叶先生,让我从一个诗词小白,逐渐转变为一个古代文化的热爱者、守护者、宣讲者。她曾说过,她要将古诗吟诵下去,虽然现在不显。就像古代神话中可以远隔重洋通话的蓝鲸,这海上遗音将来总会被人们听到并感动。
想这浩渺的大海里,虽然蓝鲸稀少,但是总归有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蓝鲸,或者虎鲸,或者各种鲸类,她们毕竟有她们自己的语言和秩序。美好的声音,纵然遥远无比,必然口口相传,至于跨越重洋,跨越时间,就像《海底总动员》里一般。
吾道不孤,先生千古!
天赋慧眼觑红尘,谆谆教来淡淡身。
万里不改汉家梦,百年犹存水月心。
沧海余珠总是幸,蓝鲸遗音却为真。
长看河里芦花暮,怅杀荡外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