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年轻干部是司法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福建高院党组将年轻干部培养作为“一把手”工程,助力更多的法院青年成长成才——
沃土壮新苗 桃李满园春
冬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静谧祥和。2024年12月23日晚七点半,法学院的教室座无虚席。一场海事仲裁的线上公开课火热进行。
人气讲师正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厦门海事法院宁德法庭庭长陈延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从2014年中国海事审判30年十大典型案例之一——马绍尔群岛第一投资公司案,到2016年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德国航运贷款银行诉艾斯姆阿明航运有限公司、舍库萨格凯斯航运有限公司船舶权属纠纷案……陈延忠一气呵成地讲授了一系列大要案庭审背后的故事。每一次PPT翻页,台下立马会举起一片密密麻麻的手机,后排的学员甚至会站起身来拍摄,生怕错过什么。
陈延忠博士毕业后,18年间,先后在厦门海事法院福州法庭、研究室、海商庭、审监庭历练,成长为福建省首届审判业务专家。其间,还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挂职。
陈延忠坦言:“每一个工作岗位跨度都是一个‘坎’,每一项工作都在成就更好的我。”
陈延忠的感受,代表了福建法院一批年轻干部的心声。近年来,福建法院为年轻干部“铺路子”“搭台子”“架梯子”。一批像陈延忠这样的法院青年,有的在一线基层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有的担当重任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崭露头角锋芒初露……
“铺路子”:年轻干部培养等不起更慢不得
2024年7月,“全国模范法官”张得意履新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作为执行条线的老兵,他将此番履新总结为“从一个人干,到一群人干,再到带执行条线一起干”。
从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到永春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再到如今,张得意的职业发展路径是福建法院推动年轻干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发展的缩影。
2024年,泉州市11个基层法院领导班子退出、转任、提拔、重用、交流的共有48人,占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的50%。调整后,全市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比调整前下降3.14岁。
而此次“大手笔”的调整,发端于一封来自福建高院带有“辣味”的提醒函,直指基层法院法官队伍老龄化结构严重、人员断层断档突出等问题,提醒函所涉问题的发现来自福建高院定期开展的人才队伍调研。
发现问题恰是掌握基层真实情况、谋求新作为最直接的方式,是找准队伍建设工作发力点的重要突破口。福建高院将调查研究作为深化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的“先手棋”,以书面调研、现场调研、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部分中院及辖区基层法院开展了专题调研,覆盖4000余人次。
据此形成的调研报告,可谓“干货满满”,既直击队伍建设痛点难点,也提出真知灼见,为基层把脉开方。提醒函则是进一步对九市一区法院“一对一”诊疗。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福建法院法官助理技能竞赛。
不仅仅是泉州,福建法院自上而下带动了方兴未艾的沃土育苗热。“年轻干部是司法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从司法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做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为福建法院的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组织保障。”福建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金银墙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以识人用人的“慧眼”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年轻干部“想为”“能为”“善为”。
在此基础上,福建高院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法院年轻干部工作的十条措施》,明确健全领导人才库和年轻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使用、定期调整,确保选择上有空间、使用上有梯队;工作绩效前列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各基层法院原则上必须配备一名37岁以下年轻的中层正职……
十条措施不仅给基层法院提供了一种用人导向,也是对基层干部的一种激励,丰富了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年轻干部人才选拔的良性机制。
“搭台子”:基层壮筋骨、比武长才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白板上,密密麻麻书写着案件脉络:时间线、关键证据、涉案人员、法条引用……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杨震,已经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加班编写案例。
杨震,“90后”博士选调生,2024年下半年被选派至福建省首批被确定的薄弱法院之一——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在这里,他主动请缨担当湖里区法院脱薄争先工作联络人。
“忙”是湖里区法院的一大特色。2023年,该院法官人均结案量高达560余件,以每周工作五天计算,相当于每个工作日要结案2.24件。
在湖里区法院,杨震体会到基层干警加班加点和脱薄争先的紧张节奏,触动很大。他感叹:“从学生蜕变为司法干警的初期,就能在优秀而忙碌的同事身边学习锻炼,是不期而遇的幸运。忙是快乐的,学是进步的,不多忙一点、不多学一点,就无法磨去新人的‘稚嫩’,更无法深刻理解审判理念现代化,进而可能成为‘薄弱个人’。”
随着工作越来越顺手,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杨震开始关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从与各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中收集和整理资料,希望从中挖掘“干货”,帮助湖里区法院的薄弱项扭转向优。在互相配合下,截至2024年12月,湖里区法院各项审判质效指标已经全部进入合理区间。
从法官助理到审管办副主任,从脱薄争先的旁观者到参与者,杨震不断体悟着基层这本“无字之书”的厚重。
近3年,福建高院统筹打好招录、选调、遴选组合拳,多渠道拓展选人渠道,共招录引进紧缺人才、高学历人才18名。这些年轻干部往往学历高、理论基础好,但他们多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做群众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
“在最基层岗位上‘淬火’,是高学历人才转型成为高素质干部的关键时期。”福建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明告诉记者,福建高院先后选派了9名博士选调生前往偏远地区法院、薄弱法院挂职。“高学历干部下派激活了基层法院的‘一池春水’,同时基层挂职经验也助力一批高学历干部将自己的学历,转化为在一线工作的实际能力,勇于挑大梁、办大案。”
不仅是福建高院,全省各中基层法院正在常态化推进两级法院年轻干警上下挂职交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陈姝是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下派基层法院挂职任法官的16名法官助理之一。
挂职法官后面临的严峻挑战让陈姝不敢懈怠:“每个案子都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压力暴增。”她明显感觉到,挂职法官是一次职业生涯的“赋能助跑”。事实证明,“被赋能”的陈姝确实“跑”得更快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福建全省法院刑事法官技能竞赛。
2024年火热开赛的刑事法官技能竞赛是福建法院继书记员技能竞赛、法官助理技能竞赛之后搭建的又一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的平台。近两年,福建法院分类分条线开展“比学赶超增技赋能”岗位练兵。在比赛中亮相出彩的一批年轻干部,进入组织视野,成为干部梯次成长的重要力量。
2024年下半年,在福建法院刑事法官技能竞赛中,陈姝综合得分第一名。
“架梯子”:量才适用是对人才最好的培养
近期,有着“百姓法官”美誉的邱熠枫被交流至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担任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说起此番履新,他谦虚地表示:“责任重大,只有拼尽全力才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大的政绩。2007年进入法院工作、2016年被派往远离城区的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雁石人民法庭,邱熠枫一待就是五年。五年间,邱熠枫共审结各类案件1800余件,调撤率高达60%。
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批。福建法院坚持以实绩为考核标准选任干部,业绩考核指标占40%。2024年,福建高院首次从中基层法院遴选法官,突出业绩考核标准,不仅会考试,更要会干事,重实绩、重公认。
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刑庭庭长郑成珺谈起通过遴选进入福建高院,她觉得这个标准证明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组织都能看得见”。
要大力选用年轻干部,就要着力扭转论资排辈、迁就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破除隐性台阶,打通晋升通道。2024年,福建高院在开展机关中层副职选任工作时,选拔“80后”干部占比高达82.4%,同时还选派1名“90后”机关干部到下级法院任班子成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已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百余名,中院班子中“75后”干部和基层法院正职中“80后”干部比例稳步增加,23名“80后”干警走上中基层法院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等关键岗位。
年轻干部梯队成长为审判执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2024年,福建法院审判质效指标在全国率先进入合理区间并持续保持。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今年年初,陈延忠被厦门海事法院党组任命为该院涉外海事法庭庭长。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他早早来到了法庭所在地——厦门海丝中央法务区,以“赶早”姿态拥抱崭新的2025年。
“脑中有宏图,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在福建法院,越来越多的“陈延忠”们,心执信念、行走山海,以奋斗之姿回应时代之需、法治之需。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作者:刘莉
责任编辑:万紫千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
图片来源:福建高院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