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适口,张北“三件宝"之一
张北马铃薯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因个大、芽眼浅、薯形好、表皮光滑、成熟度好、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远销至广东、广西、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张北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特点
外观特点:
张北马铃薯薯形规则,芽眼浅,表皮光滑、成熟度好,光滑白润,个大饱满,口感醇香。
风味口感:
张北马铃薯甘甜可口,入口沙绵,薯香味浓,口感香糯。
营养成分
张北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干物质,具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
地理环境: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南缘的坝上,海拔1400米左右,属高寒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满足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利于马铃薯中淀粉的积累。
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正是马铃薯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自然降水与马铃薯需水规律吻合,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张北县域内主要土壤为砂质栗钙土和草甸栗钙土。沙质含量高、土壤透气性好,吸热、散热性能强,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以及良好外观品质的形成。
种植技术
品种选择:
张北马铃薯的主要品种有冀张薯8号、里外黄、夏波蒂。
产地选择:
选择排灌条件好、土质较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实行轮作,以豆类、禾本科作物等为前茬,禁忌与茄科作物连作、对茬。
生产管理:
1.精细整地:秋后深翻,耕深25~35厘米,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千克,播前旋耕,做到上松下实。
2.切种拌种:剔除病薯、烂薯。用75%酒精处理后的切刀切种,每个薯块有1个以上芽眼,重30克左右,切好后用甲基托布津拌种,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抗病性。
3.适时播种:当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7℃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播种密度为每亩3000~3700株,行距90厘米,株距20~24厘米。采用单单行、单垄双行种植,播深8~10厘米,垄高15~20厘米。
4.水肥管理:出苗前进行中耕、培土,垄高20厘米左右,每亩追施20~40千克复合肥。现蕾期每亩追施20千克左右复合肥。按照马铃薯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分别在苗期、现蕾期浇水一次,盛花期浇水两次。
5.病虫害防治:进入7月下旬选用低毒杀菌剂,如克露、银法利、阿米西达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马铃薯在张北县有悠久的种植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50-1956年,为张北马铃薯最初发展阶段。
1957-1978年,为大量培育、引进、群众互相串换马铃薯新品种阶段。
1979-1989年,为脱毒马铃薯在张北县内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1990-1998年,为脱毒马铃薯走向市场流通阶段。
食用方法:
烹饪后即可食用。
特色吃法:
把张北马铃薯蒸熟,再捣成土豆泥与当地上好的莜麦面揉在一起,做成莜面鱼儿,两者搭配在一起可谓软绵甜香,相得益彰。
注意事项:
1.吃马铃薯要去皮吃,有芽眼的地方一定要挖去。
2.切好的马铃薯丝或片不能长时间浸泡。
3.不宜食用颜色发青或发芽的马铃薯。
张北马铃薯为什么成为张北县的“三件宝”之一?
张北马铃薯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多年的农耕文化的传承,使张北马铃薯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色。
张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张北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与全国各地省区相比,严重危害马铃薯毁灭性的晚疫病在张北县发生频率低,传毒虫少,因而张北县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不但产量高、商品性好而且质量上乘,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张北马铃薯顺理成章地成为张北县的“三件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