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史记》与出土文献记载不一样,该信哪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21:03:26   浏览次数:2  发布人:311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1976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出版了定本《战国纵横家书》,后附了参与整理工作的马雍、唐兰、杨宽三位先生的文章。谈及了如下内容:《战国纵横家书》27篇中有14篇记录了一个自称为“秦”“臣秦”的人,这个人就是“苏秦”,其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86年,约14年时间。很有可能,这是司马迁没有见过的史料。不少人据此推论:苏秦的活动时间远远晚于张仪,二人并不生活在同一时代。这彻底推

    1976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出版了定本《战国纵横家书》,后附了参与整理工作的马雍、唐兰、杨宽三位先生的文章。谈及了如下内容:

    《战国纵横家书》27篇中有14篇记录了一个自称为“秦”“臣秦”的人,这个人就是“苏秦”,其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86年,约14年时间。很有可能,这是司马迁没有见过的史料。

    不少人据此推论:苏秦的活动时间远远晚于张仪,二人并不生活在同一时代。这彻底推翻了《史记》中关于苏秦和张仪种种合纵连横故事的记载,《史记》错了!

    果真如此吗?下面,我们用数字罗列,做一个头脑风暴。

    《战国纵横家书》的“三个理由”

    马王堆汉墓整理小组定篇名时,没有参照一般性原则,如第一篇“自赵献书燕王曰……”,按一般整理惯例,当为《自赵献书燕王章》,而马王堆汉墓整理小组加了“苏秦”二字,变成《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后面十三章均如此。之所以这样做,整理者中的马雍、唐兰两位先生对此有充足的理由:

    1.帛书中的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章文内有自称“秦”“臣秦”者,对应了苏秦的名字,表明主人公就是苏秦。

    2.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上的“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字样表明该墓的下葬年代早于司马迁及刘向,二者之前的史料比后来成书的《史记》《战国策》更有可信度。

    3.《战国纵横家书》27篇中的前14篇在时间和事件的经过上前后逻辑自洽一致。

    尽管《战国纵横家书》中有若干篇章对应人的人物在《史记》和《战国策》中被记录为“苏代”,但整合考虑以上理由,整理者未予采信。

    站在《史记》的立场:“三点确定”和“一点不确定”

    支持《史记》记载的三点确定:

    1. 整体内容可靠:太多文献可以交叉印证,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通行本《史记》虽不一定是司马迁的原本,但秦汉以前之事,未为时人曲意篡改的可信度是有的。

    2. 身份加持:司马迁所处的时代离战国很近,他太史令的身份,能见到的战国史料比今天见到的多得多。

    3. 观点系同时代主流:将苏秦、张仪放在同一时期,是汉初的主流看法。陆贾、淮南王刘安都在其著作中将“苏秦、张仪”并举;刘向也在《战国策》书录中明确指出苏秦与张仪同时。

    一点不确定:

    无法排除的误辨可能。

    司马迁在文本上进行取舍处理,过程未知。根据《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苏氏三兄弟的事迹经过司马迁人为取舍与整理,虽其本意是想辨正,而实际存在误辨的可能。

    据《战国纵横家书》判断《史记》为误?“三个风险”

    三个风险:

    1. 根据逻辑自洽判断真伪,存在风险。汉初校勘整理文献的水平很高,经整理后,文献内部的人物、事件逻辑等均可达高度自洽,以至于历代学者根本无法分辨。而《史记》其实也做到了内部逻辑上的自洽。

    2. 作为一个传抄本的“新史料”,不能武断认为司马迁没有见过。对于司马迁来说,他是否见到了该帛书母本的其他传抄本,我们无法确知。也许他见过,只是分析后认为这些记载不属于“可颇采者”,或“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者,故不予相信而弃用。

    3. 一个小细节,帛书二十七章部分篇章,对于人物的记述存在自相矛盾,给完美论证蒙上瑕疵。

    《史记》和《战国纵横家书》各执一词?用《战国策》来做侧面论证是否可行?“两个问题”和“一个判断”

    《战国策》的内容可信与否,需要考虑其版本流传的两个问题:

    1. 内容可能不全:今本《战国策》的源头是曾巩整理的本子,但曾巩自称“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的《战国策》三十三卷,种种迹象表明并不是刘向原本。自北宋孙元忠、南宋姚宏起至今日,都发现了有不少曾巩本未收录的佚文。

    2. 修改增补痕迹过多:今本《战国策》内部有大量苏秦事迹在时间、人物前后不一,书内的记载前后矛盾。这些龃龉之处,极可能是后人增补时添加的。曾巩整理后的《战国策》,哪些是刘向原本二十二残卷中的内容,哪些是他寻访后添加的内容,已经不可考。

    据此我们只能判断:单就《战国策》的版本流传与文本处理,本质上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苏秦的活动轨迹。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专门提到了苏秦张仪连横合纵,明确指出苏秦与张仪同时。作为一个校书官,同一部书内苏秦事迹前后龃龉的可能性不大。

    不是结论的结论

    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新史料内容可靠性的情况下,我们仍认为,司马迁的判断要比今人的判断更可靠,毕竟他所见史料要比今天多得多,但这只是一个让步假设。

    史实的判断,往往十分复杂,新资料仍会出现,绝大多数情况并不会有牢不可破的定论。大概这就是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带着质疑精神,不断探索下去的动力吧。

    * 本文据“谭木声精读《史记》线下对谈活动——朱本军&谭木声:揭开张仪苏秦的真面目”对谈原文改写。

    完整阅读,还原苏秦张仪的真实人生轨迹,请点击↓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11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