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 打造物探“中国芯” 奋力书写能源报国的时代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7 07:52:32   浏览次数:2  发布人:5eb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彰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中央企业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贡献智慧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系列融媒体访谈将在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知领”、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的航天”“军工记忆”“中国航天文化”、科普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新媒体、知乎等平台播发。今天为您分享第十期《打造物探“中国芯” 奋力书写能源报国的时代答卷》。

    从“两宽一高”技术领跑全球,到万米深地勘探实现突破,一代代石油人传承铁人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中国石油集团物探首席专家张少华,受邀参加“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讲述随着全波场勘探、深水开发等新蓝图展开,中国油气工业正以更坚实的技术底气和人才储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故事。

    战略引领:央企主导科技攻关 破解“两深一非一老”勘探难题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议题下,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指出,石油天然气工业具有高度的国家属性与政治属性,必须坚持央企主力军地位不动摇。他强调,面对深海、深地、非常规及老油田挖潜等“两深一非一老”领域的新挑战,需依托国家主导的科技攻关,突破物探理论、技术及装备瓶颈。

    中国石油物探首席专家张少华进一步阐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石油人落实能源安全要求的具体举措。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深入,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两深一非一老”领域,这些领域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隐蔽性强,勘探难度极高,对勘探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持续加大攻关力度。

    就物探攻关而言,张少华表示,要在现有取得巨大突破的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纵波、横波、转换波联合的全波场地球物理技术勘探攻关及应用,打造更多的装备和软件利器,继续引领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油气勘探在“两深一非一老”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在高原戈壁滩施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东方物探勘探船海上作业

    技术突围:“两宽一高”问鼎国家发明奖 打造物探“中国芯”

    谈及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两宽一高”项目,贾承造回顾了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攻坚历程。他指出,该技术解决了深海、超深层勘探“看不清”的难题,助力国内天然气产量从2008年的500亿立方米跃升至2020年的1800亿立方米,并推动我国物探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张少华介绍,地震勘探被形象地比喻为给地球做CT,“两宽一高”即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可以说是用高清相机给地球照相。宽方位相当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照相,得到地下全貌;宽频相当于彩色照片,能显示地下丰富的信息;高密度就相当于数码相机的高像素,像素越高,照片质量越好。“两宽一高”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成为全球物探行业的主流技术,推动地震勘探进入“高清时代”,为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范式,助力中国石油东方物探连续十年营收全球第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东方物探人在“黄羊和雄鹰都无法到达的地方”——秋里塔格刀片山上作业,一举攻克世界级勘探难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研究院机房

    人才筑基:弘扬科学家精神 锻造全链条创新梯队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贾承造提出“四个维度”:强化央企对科技人才战略价值的认知,构建多层次梯队(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技术骨干),夯实基础研究力量,传承铁人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他强调,需形成“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文化生态,应对全球科技竞争。

    张少华结合实践提出“基层练兵”理念:依托国家级项目为人才搭台子、压担子、架梯子,推动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企业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田、练兵场和大学校,企业要依托国家级平台和项目,为科技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创造成长空间。”他以GeoEast软件研发为例,讲述400多人科技团队20年磨一剑的坚守,彰显“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

    未来布局:瞄准全波场勘探与深水攻坚 构筑能源安全新防线

    面向未来,贾承造呼吁央企聚焦AI融合、万米超深井、深水勘探等前瞻领域,规划10-30年技术路线。他指出,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尚存短板,需加速装备与材料工艺突破,同时推进全波场勘探技术研发。

    张少华透露,中国石油东方物探正攻关纵波、横波、转换波联合勘探技术,打造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他强调,企业创新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克“卡脖子”难题,让科技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新华网记者 杜文杰)

    ———— / END / ————

    责任编辑丨李娜 李虹萦

    校对 | 郎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5eb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