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有传承,让遗址有尊严。”作为长期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头人之一,单霁翔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
在近日举办的上海第十一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上,单霁翔在谈及新时期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时表示,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是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曾经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长,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主持制定了故宫筒子河整治、圆明园遗址内住户和单位搬迁、明北京城墙遗址环境整治等保护整治规划,不仅扩大了故宫开放面基,还通过科技引入、文创产品等为故宫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让文化有传承,让遗址有尊严
据单霁翔回忆,保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意识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此为时间节点,人们开始关注国家领土中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1972年11月26日,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下称“世界遗产公约”),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我国是在1985年加入的世界遗产公约,彼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已有很多处世界遗产。又过了两年,我们才开始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包括长城、周口店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一共六项。”单霁翔表示,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时间晚了13年,给传统的文物保护理念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改变。
在谈及保护世界遗产的完整性时,单霁翔以长城进行举例。他表示,虽然早在1961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就将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等列为保护对象,但从未将长城作为完整的项目进行保护。
“起初,在申报世界遗产时只申报了‘长城’二字,获得成功后逐步把跨越16个省市区、直辖市的历朝历代长城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强调了保护的完整性。”单霁翔进一步举例称,对泰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亦是如此。
他回忆道,过去保护泰山重点保护的仅仅是古建筑和摩崖石刻,直到为泰山申报世界遗产时才意识到,摩崖石刻与其背后的山体是不可分割的,摩崖石刻的内容与泰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正是因此,国家决定对泰山的世界遗产申报覆盖整条山脉。
根据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文化遗产”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自然遗产”则是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1987年,泰山打破了申遗的单项归类,作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兼具自然与文化之美的代表。此后,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先后于1990年、1996年和1999年顺利通过遴选标准,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队伍中。
除了“双遗产”外,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庐山、青城山、五台山、嵩山、黄山等中国名山大川也相继成为了世界遗产,并发展成为全球旅游的胜地。
据单霁翔回忆,我国申遗步履不停,几乎以一年一项的速度前进,比如,2004年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2005年的澳门历史城区,2006年的河南殷墟,2007年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2008年的福建土楼,2009年的山西五台山,2010年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1年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2年的内蒙古元上都遗址,2013年的云南哈尼梯田,2014年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2015年湖南、湖北、贵州的土司遗址,2016年的广西花山岩画,2017年的福建厦门鼓浪屿,2019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等。
今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决议,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已有57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全球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
“对于我们做实际工作的人来说,是否‘第一’不重要,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单霁翔还表示,目前已经将高句丽遗址、殷墟遗址、大明宫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在内的全国150多处大型考古遗址变成了公园。
以良渚遗址为例,不仅让人们通过数字技术了解了5000年前人们生存的状况,让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更是通过修复山形、水系、地形、地貌、稻作、农业等景观,让孩子们在遗址公园内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验古人如何制作玉器、如何盖房、如何收割粮食。
“只有把它们融入社会生活,人们能够感受它、享受它,从中吸取古人的智慧,人们才会热爱和呵护,遗址才会有尊严。”单霁翔如是说道。
故宫的600年又600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1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两朝宫廷既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宫,也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红墙、黄瓦、蓝天是故宫呈现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可以谱画出任何的色彩。“正如故宫的底色一般,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值得骄傲的历史和向往的未来。”单霁翔称。
1994年,单霁翔还在北京市文物局当局长,据他回忆,彼时的故宫可谓“惨不忍睹”。“当时故宫周边一圈52米宽的筒子河城墙中间,居然有400多户居民和20多个单位挤在狭长的地带,居民中很多是给故宫修缮的单位员工家属,这些单位和居民向筒子河排放污水,垃圾堆到了水面上。”单霁翔称,之后通过污水截留、单位居民搬迁,终于在21世纪到来之前让筒子河再现碧波荡漾,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
然而,改变筒子河远远不够,如何将这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10米高城墙、城外是52米宽护城河的紫禁城极其复杂的结构和建筑魅力,以及沉睡其中的那些代表了最高统治者统治权术、言行起居的文物展示给更多的人,成为萦绕在单霁翔心中久久不散的心事。
俯瞰紫禁城可以发现,城中共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然而,曾经的紫禁城,对外开放的区域不到50%,那些紫檀、黄花梨制成的家具被简单堆砌在库房,许多精美金器、玉器、瓷器等等也无处安放。
2012年1月,单霁翔上任成为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根据公开信息,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因为故宫博物馆的存在,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
上任院长的单霁翔花了5个月的时间,走遍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房后,决定先从环境整治开始。2014年至2017年,故宫共计拆除135栋临时建筑,呈现故宫本来面貌的同时也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区域。2014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域增加到52%,2015年增至65%,2016年增至76%,2018年到了80%,故宫内很多地方变成了展区、展馆、展场。
除此之外,单霁翔从基本的游客服务、环境整治,到文物修缮、文创产品等入手,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逐步将故宫原貌和历史画卷展示给更多的人。
单霁翔表示,过去很多雕塑没有去处,如今慈宁宫变成了雕塑馆,展示着故宫收藏的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东华门变成了古建筑博物馆, 4900件古建筑藏品在这里得到展示;端门被用作数字博物馆,游客在这里可以和1200栋古建筑“对话”,通过点击放大和旋转来了解藏品的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拟现实剧场的7部VR影片展示着普通视角看不到的故宫细节和空中鸟瞰的紫禁城;曾经无法靠近的角楼,成为展示如何通过榫卯结构把木块组合成三重檐七十二条脊的建筑过程;畅音阁大戏楼作为我国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宫廷戏楼,也被作为戏曲馆向公众开放,上演着一出又一出中国传统戏曲。
“文物要有尊严,要让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让书写在古迹里的文字活起来,走入现实生活。”单霁翔认为,只有将珍贵文物展示出来,面对观众的时候,观众拥有了知情权、监督权才能将文物保护到最好的状态。
2020年的12月8日,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总量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我们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600年。”单霁翔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