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硝烟再起,谁将成为市场主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0 19:35:35   浏览次数:466  发布人:0174****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2021年底开始,光伏市场已出现关于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技术的讨论。不过,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近日官宣重点投入BC技术路线的“重磅炸弹”再次在业内引爆新一轮围绕下一代技术路线的争论。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唯一的主旋律就是降本增效。眼下,随着P型PERC电池接近效率极限,拥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被称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具体来看,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为

    2021年底开始,光伏市场已出现关于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技术的讨论。不过,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近日官宣重点投入BC技术路线的“重磅炸弹”再次在业内引爆新一轮围绕下一代技术路线的争论。

    一直以来,光伏行业唯一的主旋律就是降本增效。眼下,随着P型PERC电池接近效率极限,拥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被称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

    具体来看,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全称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HJT(全称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异质结技术)和BC(全称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技术)技术等。

    那么这些N型技术中,究竟哪个技术是接棒P型PERC(全称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是目前占据市场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路线)技术的下一代主流光伏技术呢?

    隆基绿能“下场”BC技术

    BC技术从“小众”走向“市场热点”,并再次掀起行业关于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狂潮,均始于光伏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下场”BC技术的消息。

    9月5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官宣,接下来公司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在接下来的5~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

    BC电池,是一种将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于太阳电池背面的光伏电池,可以与PERC、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不同的技术路线。

    谈及选择BC电池技术路线的原因,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目前多种技术路线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指向BC电池技术。过去BC电池结构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的原因制约了BC电池的发展。但是目前,BC电池技术对隆基来说已经成熟,和各种技术路线比,其竞争力已有所显现。

    “目前公司的BC产品已处在稳定可量产阶段,未来会继续提高良品率和整体效率。”钟宝申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每月可以稳定生产1.5GW以上,到年底每月可以提高至2.2GW以上,到今年12月,折合年度量产产能约为30GW。

    目前BC技术方面的主要玩家除了隆基绿能便是爱旭股份(600732.SH)。据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官方公众号,爱旭股份组件最高效率高为24.27%,隆基绿能的HPBC(高效背接触电池技术,属于BC技术路线一种)产品达到23.3%。

    BC技术路线产品正面无栅线的外观特点使得BC产品在更注重外观的高溢价的海外分布式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比如,今年6月与8月,BC路线的爱旭股份(600732.SH)分别与欧洲光储分销商德国Memodo集团、荷兰光伏服务商LIBRA签订了1.3GW和650MW的供货协议。

    “谁”才是未来主流技术?

    N型电池技术将替代P型技术已是业内共识。但是同为更高效的N型电池技术,在选择TOPCon技术、HJT技术还是BC技术路上的问题上,各大光伏企业出现了不同的“打法”,自然也浮现不同关于未来主流光伏技术的讨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TOPCon产能的主要推动是几家头部一体化光伏企业。截至2023年底,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以及隆基绿能(601012.SH)的TOPCon产能合计将超过300GW。HJT技术“阵营”方面,2022年以来,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爱康科技(002610.SZ)、明阳智能(601615.SH)、国电投等新老光伏企业积极参与HJT技术的布局。

    TOPCon技术路线代表企业晶科能源CTO金浩认为,从成本来看,在过去一两年、现在、甚至未来三到五年,TOPCon技术依然是主流的路线。

    金浩进一步表示,公司TOPCon去年实际达成的转换效率是25.2%,今年将达成25.8%以上的电池效率,明年达到26.5%。他说:“公司预计2024~2025年会达到27%至27.5%之间的量产转化效率,这样一个转化效率肯定能压制所有其他的技术路线,成为市场上量产的主流。”

    在平安证券看来,当前TOPCon 技术凭借优越的经济性与性价比,已逐步确立光伏电池组件扩产主流地位。预计今年四季度或有较大规模产能投放,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00GW至150GW。

    光伏行业智库Solarzoom副总裁智库负责人马弋威在2023HJT异质结&叠层产业峰会期间公开表示,HJT技术将在未来胜出,其性价比将超过TOPCon技术成为光伏行业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HJT技术的产业链配套将全面成熟。”马弋威告诉记者,预计最早在2026年下半年,最晚在2027年,HJT异质结技术的出货量将超过现有的TOPCon技术,叠层电池预计在2030年成为主流电池技术。

    “从HJT技术的落地和发展来看,硅片和组件技术的改进是关键。随着技术的成熟,HJT的效率和产能都逐步提升,预计年底总出货量将达到3GW。”东方日升(300118.SZ)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悉,东方日升在2019年开始启动HJT技术的研发,2022年开始出货,今年上半年建成了第一个5GW的电池厂,今年8月13日建成了南滨的HJT全产业链基地。

    谈及BC电池是否会逐渐取代TOPCon成为主流路线,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认为,BC和TOPCon技术分别是背接触的技术平台和钝化的技术平台,属于两个不同的技术平台。当一个更好的技术推出并成熟时,相对效率低或相对弱势的技术就会逐步退出技术舞台。

    陈刚进一步解释道,在P型时代,有多晶有单晶有PERC,在N型时代也是一样,有基础技术,再进一步升级,所以这是技术迭代的过程。
    “5~8年之内不太可能有新的非常有全面优势的技术能够很快替代晶硅电池。”陈刚认为,有些比如叠层电池等还是处于量产的理论模型,还没成熟阶段,所以现在的ABC技术路线足以让公司在5~8年保持领先优势。

    “在单结晶硅时代,我认为ABC路线是可以成为终极技术的。”陈刚认为,因为ABC路线现在已经实现量产并且也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只不过当前公司还在对市场的定价、配套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进行测试,以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强调,他认为HJT才是晶硅的终极技术路线。

    “光伏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有很多假设条件,要真正实现有很多的困难。HJT技术转换效率的提升更容易,天花板更高。”沈文忠补充道,不过需注意到现在HJT成本高的现实,现在赚钱的技术路线还是TOPCon技术。

    回归成本问题

    从实验室到大规模走向量产实现商业化,最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经济性——成本问题。

    关于这三大广受讨论的N型电池技术——TOPCon技术、HJT技术和BC技术中,究竟“谁”的成本表现更佳,“谁”能更好地平衡效率和成本这笔帐,业内众说纷纭。

    “BC电池设备的成本要低于HJT。”隆基绿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告诉记者,隆基的BC电池设备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有一些是自己投资的设备企业供应,有一些是合作企业供应。目前设备供应商名录还处于保密阶段。

    “BC技术降本路线清晰,没有明确的难题。”沈文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HJT和TOPCon的较量中,HJT暂时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其中也包括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高。在设备方面,BC电池已完全实现国产化,BC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比HJT更低。

    “押注”TOPCon技术路线的晶科能源认为,工艺步骤复杂和降本困难是BC的主要劣势。“比如在银浆的降耗、硅片的薄片化方面,BC的降本非常困难。”该公司进一步表示,BC未来两三年和TOPCon的成本差异在1毛钱以上的差异。

    第一财经记者还注意到,另外一家坚持BC路线的组件企业爱旭股份在今年的中报中提到成本的问题。该公司表示,力争在2024年6月实现ABC(爱旭股份所生产的BC电池的名称)电池成本和TOPCon打平。

    “从企业界实现的方便度和难度来看,HJT路线的生产设备成本投资是过高的,并且很多核心设备里面的元部件依赖于进口。BC不仅成本高位,而且实现难度更高。TOPCon技术的实现难度相对比较低。”晶科能源CTO金浩表示。

    “HJT技术的降本主要从硅片、板材等多个方面着手。”杨伯川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首先是硅片,采用半棒半片技术和新的氧含量规格,使HJT电池能够达到更低的成本。其次是板材成本,通过新材料的导入和持续的叠层TCO(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开发,预计可以降低到1.5分/瓦的报价。金属化成本的降低也是关键,采用OBB技术(通过取消电池片主栅来降本)、低银含量浆料和电镀铜技术,金属化成本可能降至0.05元/瓦。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17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