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打通碳核算等堵点,金融科技赋能转型金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30 20:51:01   浏览次数:456  发布人:e369****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自2021年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内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继2022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批准《G20转型金融框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确立转型金融的基本原则,并组织开展了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农业等

    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自2021年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内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继2022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批准《G20转型金融框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确立转型金融的基本原则,并组织开展了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农业等四个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的研究。金融科技作为重要的赋能工具,不断深化与绿色金融体系的结合,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应用。

    日前,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下称“北京绿金院”)共同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3)》报告(下称“报告”),探讨金融科技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行业飞速发展,如何利用这一显著增长的态势与全球净零排放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并推动高排放行业向低碳转型是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所面临的挑战。”

    科技赋能防范“假转型”

    目前,转型金融面临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碳核算能力不足,碳核算成本高、效率低、取数难的堵点,金融科技可以为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从政府到监管,再到金融机构,大家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要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协调发展。但是对于一个商业银行来说,开展转型金融还是有很多难点。”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林群指出,一是转型标准难界定,二是转型客户难获取,三是转型过程难跟踪。

    针对这些痛点,中国银行浙江分行通过数字化赋能转型金融,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报告显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探索建立转型金融配套系统,通过数字化、系统化手段,规范管理转型主体的目标、路径、进度和信息披露,并将其应用到信贷管理全流程,建立了转型金融过程管理工具与规范标准(下称“转型金融工具”),包括转型绩效度量(KPI)模型、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等。

    报告指出,转型金融工具实现了转型金融业务全流程管理,功能覆盖贷前准入、贷中信批、贷后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等方面,同时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转型金融服务效率,防范转型活动的隐藏风险。此外,转型金融工具根据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标准,结合地区产业特色及发展实际等因素,明确了转型金融的支持范围,并及时根据政策法规、技术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金融机构的探索试验,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支持。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丁伟对第一财经表示,湖州充分发挥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有序推进转型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构建碳核算数据库。二是探索碳核算方法体系。三是推动转型投融资线上对接。

    其中,针对碳核算方面面临的堵点,湖州针对重点控排企业,与市生态环境部门合作,接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温室气体核查报告,实现全市191家重点控排企业生产活动的碳排放核算。针对不同的高碳排放行业,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碳核算方法和统计部门的能耗碳排放折算法,制定《银行信贷碳排放计量方法指南》。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算法内嵌,开发上线数智化碳核算系统,高效核算企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一键生成企业“碳账户”。

    “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支持企业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共享,为企业转型信息披露提供线上服务平台,来服务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信贷审核、绩效评定与风险管控等活动,满足金融机构追踪企业转型活动、提供转型金融服务的需要,有效防范‘假转型’风险。”黄丁伟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双碳”工作顶层设计中尚未纳入企业碳账户信息采集共享管理相关规范,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数据披露标准、范围和共享程度未能统一明确,金融科技获取企业碳数据壁垒尚未有效破除。

    “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框架及披露标准尚在探索过程中,金融科技有效识别‘假转型’风险的指标还亟待研究。”基于这些堵点,黄丁伟建议,未来制度标准的明确将帮助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转型金融的权威性、便捷度、安全性,服务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识别、防范“假转型”风险。

    建议纳入政策框架

    近两年来,金融科技支持中国绿色金融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越来越多的大型科技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拓展绿色金融业务,行业格局呈现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表示:“数字信息技术作为赋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已经在绿色信贷业务领域得到全面应用,并逐步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环境权益类产品拓展。随着绿色金融的深度推进,绿色普惠、碳核算、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转型金融等领域科技赋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指出:“金融科技是支持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金融科技在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可追溯性上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绿色金融日渐提升的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以及转型金融的‘动态’信息披露要求。”

    在政策、市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报告从监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四个角度出发,总结了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监管方面,报告建议将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纳入绿色金融政策框架;通过白名单等方式,加快建立气候环境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将赋能绿色金融业务的科技创新纳入已有的监管沙盒试点,激发行业创新活力;通过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建立产学研基地、定向委托培养、建立实验室等,强化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对地方政府方面,报告建议地方政府加强交流合作,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形成行业标准;建设金融科技支持绿色发展项目库和平台,高效匹配科技企业的绿色创新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工具;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明确绿色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对绿色创新技术的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独立或协同的绿色科技创新。

    对金融机构而言,报告则建议金融机构建立或在原有金融科技战略中重点强调支持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将绿色金融业务平台建设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加大在转型金融、绿色普惠等重点业务的拓展创新和尝试力度。

    此外,报告还建议科技公司深化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新型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互动,针对金融机构现有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的创新和实践。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36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